news.jpg

仲崇海老师独家研究 | 民营医院破产公示信息是5年前的24倍!

发布时间:2024-06-03

5月16日,仲崇海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了以下视频号内容,并配了20个字:淮阴医院的关停,只是医疗形势严峻的一个缩影。晚间,又在多个医疗群转发时配了10个字: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信号

有的网友则说:淮阴医院关停只是医院破产倒闭的冰山一角。“冰山一角”这个观点看似骇人听闻,甚至有些标题党,但我们最好先看相关数据。

破产or跑路
仲崇海老师检索了相关平台信息后震惊发现:民营医院倒闭真相远比现有媒体报道的更严重。多数媒体报道的是“按套路出牌”的民营医院,即走破产流程。而且很多媒体主要引用了以下平均每个月全国只有6家左右的数据:

但仲崇海老师在全国破产案件重整信息网检索发现,民营医院破产相关公示信息平均每天竟然超过2条!以下是5月6日~15日10天的部分医院破产案件相关信息:
同期比较的数据剧增更是令人震惊:

2019年前4个月,医院破产案件公示信息仅11条;2023年前4个月,医院破产案件公示信息攀升至153条;2024年前4个月,医院破产案件公示信息高达264条!也就是说,2024年全国破产信息同比增长了72.5%,更是2019年同期的24倍!!!

这还只是“按套路出牌”的明面信息,另有很多民营医院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有的直接关门,有的成为了老赖,有的被诉欠薪跑路。例如以下这些医院,并没有在全国破产案件重整信息网公示,但在网络上都已经因失信而被举报、投诉:   
        湘阴华雅医院
        西安城北医院
        天津津乐口腔医院
        南京雅度口腔
        成都金牛菁品口腔
        南昌广济医疗美容
        凯润婷医疗美容医院
        辰昕口腔医疗美容医院
        昆明丽都医院
        宿州和美妇产医院
        盘锦牙博士口腔
        ......


虽然现在已经过了立夏,但以上数据却透出了阵阵寒凉
数据and警告
面对同一种现象,可以有无数解释,但唯有数据才不会撒谎。而数据,更是会提前给出警告!2022年春节前,仲崇海老师在《医院管理者和医疗投资人应读懂这4大分析11张图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和世界20多个发达国家进行了20年增速的比较,强调了中国20年15倍这样的医疗增速世界仅有,并提问:中国未来的医疗市场增量空间还有多大?

2022年以来给多家医院运营培训时,仲崇海老师都会在展示以下这页PPT的时候提出警告:全国医疗市场增速已经严重超过需求增长前20年的高增长将一去不返,众多非三甲的医院将遭遇残酷竞争!

同样是2022年,面对媒体关于公立医院大面积亏损的原因采访时,仲崇海老师强调:最坏的日子,也许还没有到来。以上相关客观数据早已经说明:面对增量空间的萎缩,医疗将迎来竞争大战。而这次,公立医院包括公立三甲医院将亲自下场参战!民营医院可以从容参与竞争大战吗?


在当前中国医疗的格局下,民营医院数量上虽然明显超过公立医院,但在质量上,绝大多数民营医院连与公立三甲医院竞争的入场券都拿不到,谈何参战?为了引起重视,在《真正的后疫情时代到来后,民营医院必将遭遇这四大挑战》文章中,仲崇海老师再次向广大民营医院发出危机警告。但中国的民营医疗管理界,拍脑袋决策的多,按数据逻辑推导的少。两年前的警告,对很多民营医疗管理者及投资者来说,其分贝远弱于在后疫情时代大干一场的豪情!

所以,“即使疫情防控很快结束,2023年的双春吉兆也不会给各家民营医院广发‘阳光普照’奖”这句仲崇海老师在2年前一篇文章中的预判,很不幸一语成谶。但医疗市场增量空间的萎缩,并非仅影响着民营医院。当前中国,占据80%医疗市场的是公立医院。

面对民营医院的破产、跑路潮,公立医院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更关系着绝大部分百姓的健康保障和一千多万医疗从业者的生计和家庭。
外患&内忧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公立医疗市场就不断出现各类引发讨论的话题:先是有医院反馈夜班费不让发了;
然后又有很多医护人员吐槽绩效减少了;

再后来,就是多家医院被爆出降薪了。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公立医院始终保持着超越GDP增速的高发展态势,阳光收入虽然与付出不成比例,但始终还是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

但是,就这么意想不到的,多年的薪酬持续增长惯性,一下子消失了,薪酬甚至比上一年还少。更令无数业外人士难以理解的是:多地医院的医护人员网络发言说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我们不妨对这样的反常现象抽丝剥茧一下:
药品耗材零加成让医院这部分的利润消失了;
集采让医院资金周转和二次议价空间压缩了;
人口减少及经济下行导致医院的患者减少了;
DRG/DIP让住院患者的收费标准下降了;
医保罚款让医院收入又进一步减少了;
医保数月押款让医院现金流直接面临危机了!
……但同时,物价上涨导致的各方面成本还在增加;
医院扩规模导致贷款利息鸭梨山大;
医院持续发展导致人力成本不断增加;
提升服务要求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医保飞检导致医疗外时长成本增加;
异地就医线上备案让外流患者数量剧增;
……对于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来说,进得少,出得多,医院亏损、医护降薪几乎是铁板钉钉般无法规避。


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几乎可以用外患内忧来形容:外部,面临卫健委多种服务提升和行风整顿要求、医保局控费的收入挤压和检查的管理与诊疗干预、社会对医疗商业性行为的质疑、患者对服务的不满与投诉、部分无良媒体的刻意抹黑、部分无良律师的恶意敲诈......而内部,主要是面临收入下降导致的医护人员躺平心态、高质量发展的很多计划与措施因此难以落实、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增多......

至于众多倍感压力的二级及以下公立医院,则还要面临上级医院为了自身生存而不断加剧的患者资源竞争、医疗技术差距导致的本地患者不断外流。如果是纯粹的按市场化决策,很多县乡级医院难免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局面。
 
破局 VS 公益性
 
虽然有无形的手,但市场供需的规律却是难以干预的,中国医疗从连续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猛跌到滞缓后,对以后各家医院的发展影响起码要超过10年以上。由于民营医院占据的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所以民营医院的破产跑路潮,并不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医疗供给。而部分民营医院的倒闭,某种程度更可以视为是市场的再次净化行为。

《民营口腔倒闭潮的底层逻辑,值得公立医疗管理层高度警觉!》这篇文章的第部分,仲崇海老师详细介绍了部分民营口腔的恶性竞争和欺骗式经营: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种植牙需求者到院,然后再通过巧舌如簧让种植单价比广告承诺的价格高出5倍、10倍。类似这样的搅局和给行业抹黑的民营医院,除了口腔,在医美、妇科、皮肤、肿瘤、肝病等专业还有残喘者,这些不规范医院的倒闭,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品牌化运营的民营医院,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另外,在关于医保的网络评论中,还可以经常看到有些网友的留言:把民营医院从医保定点中踢出去。这句话在现阶段看是有失偏颇的,但长久看,却应是民营医院自我破局的一个方向。

关于民营医院的未来走向,仲崇海老师曾和多位医疗投资者和管理者交流过,重点应该抓住8个字:自费、高端、特色、蓝海。而民营医院的运营,重点则只需要抓住两个字:价值,即真正为患者提供有对等价值的服务、真正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让医院的品牌价值在不断提升。不少优质民营医院为何历经多次洗牌却依然坚挺?因为他们抓住了“价值”核心,守住了初心。所以,对于民营医院破局,本质上难度并不大,破局更难的是公立医院,而且关键就难在“公”字!

2023年7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等要求,引起了业内广泛的讨论,大家更多的困惑是:公立医院不赚钱可以啊,但医院运行的钱从哪里来?公立医院因为姓“公”,所以理所当然的被套上了“公益性”的帽子。但目前,对于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论是社会,还是公立医院自身,其实都存在着严重的认知偏差,过度宣扬了公益属性而忽视了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的客观事实。

关于这方面,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教授《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是改革筹资和补偿方式》的这篇报道中,面对采访所讲的相关观点值得公立医院管理者们好好揣摩。以下内容,均摘录自这篇报道中刘远立教授的观点:
所谓公益性,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干预措施的选择要符合“公理”原则;二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要遵循“公平”原则。
医疗服务的提供遵循“公平”原则,则意味着要将有用的医疗服务资源“按需分配”,……,而不是按支付能力大小或其它标准分配资源。
概括起来,公益性的核心要义在于,要将有用的医疗服务让有需求的群众公平受益。
但现在的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并未体现按需分配的原则,很多时候将公益性简单等同于均等化、不趋利,宣扬低水平广覆盖、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导向之下,医改的一系列措施,多以控制医疗费用为目标。
强调公益性,并不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公益性服务的机构必须无私奉献,不计成本不求回报,不能有盈余;如果是这样,持续亏本的公立医院不仅谈不上高质量发展,而且生存都会面临挑战。
在靠业务收入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政府管控的“公益性”亲民价格没有充分体现成本和价值,政府就应该提供必要的补贴,才能保证公益性的服务提供能够可持续。
公立医院改革之难,不在于公立医院自身,并非公立医院都成了铁石心肠的赚钱机器,关键难处在于:要想让医院回归公益性,政府在投入方面必须要跟上。
公立医院改革难,难在决心难下。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造成了公立医院从业人员的两难。
目前的医保支付机制和价格机制,比如按人头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主旨都是控费,相应地,医疗机构最大的动力是控制成本,而非追求高质量发展。
现在一些政策举措打着维护公益性的旗号,对公立医院进行整顿、设限,比如,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患者需要这些东西,大多只能在医院附近的商店自行购买。很奇怪,可以让附近的商店赚钱,为什么不允许医院提供?
对于公立医院的合理补偿,刘远立教授提出:“对于临床必需的救治诊疗服务,价格实行管制,保障各类人群能够享受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但对于医疗过程中非必需的服务,如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病房、设施等,采取差别定价,有支付能力和意愿的人,通过多付费获得更优服务的同时,也让医院在盈利中生存发展,也就相当于为公益性买了单。”这个观点,仲崇海老师也高度赞同,因为公立医院不能因为姓“公”而把自己套在持续亏损的困境中,在《这10条为我国医改提出的新建议,你全部看完后会支持吗?》这篇文章中,仲崇海老师所提10个建议的第7条建议:提高商业保险占比确保医院合理创收空间,也与刘远立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

总的来说,对于如何看待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仲崇海老师认为国务院参事刘远立教授的观点,难能可贵得对“公”字进行了客观解读思想大解放,是永无止境的时代要求,不管是公立医院自身,还是财政、卫健委、医保局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只有正视了公立医院的“公”字,才能让更多的困境破局措施得到更好的发挥。
版权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有转载出处外,所有文章版权归上海医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所有。